详细内容
常用的高频PCB/高速PCB板材
一些常见的PCB高频板(微波射频电路板)材包括:
罗杰斯Rogers系列:如RO4003、RO3003、RO4350、RO5880等。
台耀TUC系列:如Tuc862、872SLK、883、933等。
松下Panasonic系列:如Megtron4、Megtron6等。
Isola系列:如FR408HR、IS620、IS680等。
Nelco系列:如N4000-13、N4000-13EPSI等。
线路板电镀的核心目的
电镀并非单一功能工艺,而是服务于 PCB 多维度性能需求,具体可分为以下 4 类:
实现电路导通:在基板(如 FR-4 环氧树脂板)表面的铜箔线路上增厚铜层,或在多层板的 “过孔”(Via)内壁电镀铜,解决层间电路的导通问题(多层板核心需求)。
提升电流承载能力:普通覆铜板的铜箔厚度仅 35μm(1oz),无法满足大电流场景(如电源板),通过电镀将铜层增厚至 70μm(2oz)甚至更高,避免电流过大导致线路烧毁。
增强表面防护:在铜层表面电镀锡、镍金、银等金属,隔绝空气与铜的接触,防止铜氧化或硫化,同时提升焊接性能(如锡层助焊、镍金层适应高频信号)。
优化机械性能:部分场景(如连接器 PCB)需电镀硬金(含钴、镍的合金金),提升表面硬度和耐磨性,延长插拔使用寿命。
前处理:确保镀层结合力(关键环节)
去油脱脂:使用碱性清洗剂(如氢氧化钠溶液)去除基板表面的油污、指纹,避免镀层与基板结合不良。
微蚀:用酸性溶液(如过硫酸铵 + 硫酸)轻微腐蚀铜箔表面,形成粗糙的微观结构(增大接触面积),同时去除铜表面的氧化层。
活化:针对非铜表面(如过孔内壁的树脂),使用钯盐溶液活化,形成 “催化核心”,为后续化学镀铜提供附着点。
化学镀铜(沉铜):在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,通过化学反应(如甲醛还原硫酸铜)在过孔内壁和基板表面沉积一层薄铜(厚度 0.5-1μm),为后续电解镀铜 “打底”。
后处理:优化镀层性能与外观
清洗:用去离子水多次冲洗 PCB,去除残留的电镀液(如酸性镀铜液中的硫酸),防止镀层腐蚀。
烘干:在 60-80℃的烘箱中烘干,避免水分残留导致镀层氧化。
检测:通过多种手段验证质量,如:
厚度检测:用 X 射线测厚仪测量镀层厚度(精度 ±1μm);
附着力测试:用胶带粘贴镀层后快速撕拉,观察是否有镀层脱落;
外观检查: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有针孔、划痕、色差等缺陷。